| 
 工作几年后,为什么有些人财务自由,而有些人,仍一无所有? 
其间差别,就在于:八小时之外的思维模式不同。 
大部分的人,觉得八小时之内是工作,八小时之外是生活,工作和生活之间有明显的界限,工作和生活是需要平衡的两极。而实际上,工作即生活,生活即工作,八小时以内和八小时以外没有界限。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,生活中的历练,又能让我们更好的生活。两者水乳一体,相互交融。 
 
今天要推荐的书,就是以这种思想为起点的《赢在下班后》: 
《赢在下班后》是由日本高级咨询专家池本克之倾力打造的,讲述了 34 种改变八小时之外生活风格的思维模式,能够帮助我们改造自己的生活,提升自身的成就。 
全书分成 6 部分: 
 
巧用下班后的时间 
 
享受工作压力 
 
如何进行情绪管理 
 
如何进行身体管理 
 
在旅行中提升自我 
 
重视自己的外在形象 
 
接下来我把每篇文章阐述的关键思维提炼出来,分享给大家。 
 
第1章 巧用下班后的时间 
1) 
别怕压力,有压力是自然的事,是工作的常态,而且,有压力的时候,是你成长的契机。 
压力无法消除,应当考虑如何应对。 
2) 
不要用纯粹的娱乐排解压力,那样压力并未消失。 
要给娱乐加压,借以训练自己的压力管理能力,让自己能够与压力抗衡。 
3) 
认真对待工作才能从中获得乐趣。 
把工作当作娱乐,当作游戏,这样就能像对待娱乐一样,认真投入工作。 
4) 
把爱好与工作区分开来,爱上挣钱多的工作,爱好继续作为爱好。 
5) 
无论工作还是爱好,皆全身心投入,不轻易放弃。 
6) 
休息日也要早起,安排计划,充实度过,并在此基础上安排工作。 
第2章 享受工作压力 
7) 
通过认真对待爱好,迎难而上第训练思维,在工作中亦会受益。反之亦然。因为思维模式会贯穿一个人的行为,部分娱乐还是工作。 
8) 
人思考时间越充足,越容易紧张。但人可以通过练习获得应对紧张的方法,掌握在紧张情况下亦然能取得成果的良好心理素质。 
像高尔夫这种每打一次都有十分钟左右间隔时间的运动,刚好可以利用间隔思考下一杆怎样打好,实现情绪方面的锻炼。具有类似“静止”时刻的运动都能起到这种效果。 
9) 
有能力者学会自我追责。无能者总是向外推责,不断抱怨。 
掌握了自我追责的思维模式,有助于自我成长。 
10) 
有些问题只有经验丰富的人、教练和专家才能发现。要保持倾听专家建议的姿态。 
11) 
通过紧张和放松的良性循环,可以锻炼积极的心理素质,随时实现最好发挥。 
12) 
读书时,有两种常见的方法可以提升能力: 
有意与自己对照 
将感情代入到故事主人公身上  
第3章  如何进行情绪管理 
13) 
好好地玩,会锻炼到计划性、自我管理、项目管理等能力,这些能力,可以随时应用于工作。 
14) 
动由静而获得力量,越是事情进展不顺,越需控制自己冷静。 
15) 
准备工作占八分,真正的工作占二分。 
准备工作,不仅有促使工作顺利进行的作用,同时还是控制自身情感的一项重要商务技巧。 
16) 
讲话时开始要有引人注意的“抓手”。讲话中要善用“停顿”强调内容。 
 
第4章  如何进行身体管理 
17) 
职业生涯的总收入由你的健康决定,必须认真对待当下的每一餐。 
18) 
管理自己的体型,经常审视自己,迈出打造健康身体的第一步。 
19) 
新的一天并不是从“当天早晨”开始,而是“前一天晚上”就已经开始。前一天晚上,一定要考虑第二天早上的状态,控制饮食勿过度。 
20) 
睡得越好的人,收入越高。 
秀加班、以睡眠不足为傲的做法,实在不入流。 
21) 
健身很重要,而且,健身与工作在如下两个方面有本质上的共通之处: 
时间效率 
在重点部分集中施加力量 
22) 
身体姿势会影响心理状态。 
处理重要工作时,稍微踮起脚跟,身子前倾,会更容易集中投入。(别葛优躺)
  
第5章 在旅行中提升自我 
23) 
为了遇见有异于平时的“某种新事物”而旅行。 
24) 
在旅游时享受本地化,到只有当地人知道的休息场所去,到当地人才去的餐馆吃饭,试着投进当地的怀抱,锻炼客户视角,提升工作技能。 
25) 
利用旅游,养护好奇心:心中有问题,即刻去打听。 
旅行的好奇心,也会成为工作中的好奇心。 
26) 
旅行时所用的调查和计划能力,可直接用于工作。 
27) 
到陌生地方的旅行,在某种意义上,就好像是让自己置身于一个随时会发生意外的环境。随机应变能力可因意外而得到锻炼。 
28) 
上下班路上,刻意引入一些变化,譬如提前一站下车、换一条路走,都能让我们邂逅“非日常”,收获对变化和新发现的敏感性。 
29) 
回到譬如故乡、某种身份开始的地方等原点,可以帮助我们认清当下,看清目前自己所处的位置,以及自己走在人生之路的哪一段。 
 
第6章 重视自己的外在形象 
30) 
选择稍微小一号的服装,这样会更显精神,更有魅力。 
31)
 自己就是自己公司的品牌,需为公司价值而选择着装。 
32) 
看道具就能判断工作的认真程度。要精心打理鞋子和包。 
33) 
八小时意外的言行举止,才是决定自己个人形象和评价的依据。要有“说不定什么时候会被谁看到”的紧张感,保持“半公共”意识。 
34) 
人如其名,衣如其人——用穿着展现个性。  |